【设计模式】七大原则介绍

star2017 1年前 ⋅ 808 阅读

单一职责原则

定义:就一个类而言,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。一个类/接口/方法只负责一项职责。
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,就等于把这些职责耦合在一起,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会消弱或者抑制这个类完成其他职责的能力。这种耦合会导致脆弱的设计,当变化发生时,设计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破坏。设计真正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职责并把它们相互分离。
优点:降低类的复杂度,提高类的可读性,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,降低变更引起的风险。
缺点:如果多度执行单一职责,那么会出现类爆炸的情况。
建议:接口和方法尽量做到单一职责。
举例:手机的拍照功能,不如相机;俄罗斯方块的界面展示和算法分离;
修改前:
image.png
修改后:
image.png

开闭原则

定义:软件实体(类、模块、函数等等)应该可以扩展,但不可以修改。
通俗的讲就是对扩展是开放,对修改是封闭。
在我们最初编写代码时,假设变化不会发生,当变化发生时,我们就应该创建抽象来隔离以后发生的同类变化。
用抽象构建框架,用实现扩展细节。
举例:香港一国两治,在原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上在扩展一个制度。工作8小时是闭合的,对于几点来是开放的;
优点:提供软件系统的可复用性及可维护性。
缺点:过度抽象也是不好的,造成类爆炸;
举例:课程接口,课程实现,新增打折,做法是新增一个课程实现类的子类。
image.png

依赖倒置原则

定义为: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,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。
大白话:就是要面向接口编程,不要对实现编程。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低层模块,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。
不使用依赖倒置原则
image.png
使用依赖倒置原则
image.png
举例:电脑的内存,CPU,主板等都是针对接口设计的。但是收音机就是一个反例。

里氏替换原则

定义: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掉它们的父类型。
只有当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,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,父类才能真正被复用,而子类也能够在父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。
因为这个原则使用继承复用成为了可能,该原则也使得开闭原则成为可能。
举例:
image.png

迪米特法则

也叫最少知识原则(尽量使用private,protected,少用public,对外部引入的类越少越好)
定义: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,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。如果其中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某一个方法的话,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。每一个类都应当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。
一个类包装好自己的private状态,不需要让别的类知道的字段或行为就不要公开。类之间的耦合越弱,越有利于复用,一个处于弱耦合的类被修改,不会对有关系的类造成波及。
优点:降低类之间的耦合
强调只和朋友交流,不和陌生人说话
朋友:出现在成员变量、方法的输入、输出参数中的类称为成员朋友类,而出现在方法体内部的类不属于朋友类。
举例:
修改前
image.png
image.png
修改后
image.png
image.png

合成/聚合复用原则

定义:尽量使用对象组合,而不是继承来达到复用的目的。
聚合:表示一种弱的‘拥有’关系,体现的是A对象可以包含B对象,但B对象不是A对象的一部分;
合成:表示一种强的‘拥有’关系,体现了严格的部分和整体的关系,部分和整体的生命周期一样。
优点:类的继承会比较少,不会出现继承关系比较长的情况。
如:大雁与翅膀是合成关系;大雁与雁群是聚合关系;
image.png
举例:
修改前:
image.png
修改后:
image.png

接口隔离原则

定义:用多个专门的接口,而不使用单一的总接口,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。
一个类对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
建立单一接口,不要建立庞大臃肿的接口
尽量细化接口,接口中的方法尽量少
优点:符合我们常说的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思想,从而使得类具有很好的可读性、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。
缺点:注意适度原则,一定要适度,否则导致接口过多,增加系统复杂性。
举例:
修改前
image.png
修改后:
image.png

总结

这些原则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:高内聚低耦合。
但这些原则并不是死板的教条,我们也经常会因为其他的权衡(例如可读性、复杂度等)违背或者放弃一些原则。比如子类拥有特性的方法时,我们很可能打破里氏替换原则。再比如,单一职责原则跟接口隔离原则有时候是冲突的,我们通常会舍弃接口隔离原则,保持单一职责。

重要的原则

1、开闭原则
2、单一职责原则
3、依赖倒置原则

上面示例源码

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,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。
更多内容请访问:IT源点

相关文章推荐

全部评论: 0

    我有话说: